找到相关内容68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教的权力表述——中国宗教的公—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

    象征增添或象征盗用空间。(1)而人间祭天祀祖的各种功能和制度手段,则以一种十分独特的“意义行动”,将天命、伦常、权力予以了神秘的组合,并建构成一个空间巨大、内涵丰富、意在的共享型象征体系,最终在这个...讨论圣俗两个世界的整合过程及其社会秩序的构成及特征。本文的主要内容,不局限于研究对象的描述,而是注重于一种解释方式及其采用,对于固有问题以及一些相关概念、方法的再研究或再诠释,并试图在过程之中对某些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3660192.html
  • 宗教变迁及其社会场蜮--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新探

    世界与永恒的宗教世界的对立。历经时代演变,然其"世俗"一词,依然包涵着如下多层含义:  (1)世俗的过程,指人们脱离宗教的保护或控制,获得人性的自由的社会过程;  (2)人的注意力,从来世转向,由...主义的基础上。其历史意义,在于韦伯讲的祛魅或理性化。  问题的提出,包涵有两大层面,即宗教的世俗化和社会的世俗化。因此,西欧社会中的宗教发展,大都获得了一种与俗社会相独立的社会形式,严格地区分精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3760193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见其现在因”。与三世因果密切相关的是三时报业,所谓三时报业,即根据善恶业因所招感异熟果的时间,分为:(1)顺现业,即现在世造业,现在世受报。(2)顺生业,即所造业,下一世受报。(3)顺后业,指此生...基本教义简介如下。  缘起  缘起,即诸法由因缘而起。在《杂阿含经》中,释迦牟尼曾经给缘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:“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无故彼无,灭故彼灭”。在《中阿含经》中,释迦牟尼又说:“若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中分别诸菩萨结使及其功德,如《大品十地》说,舍若干法、得若干法。先来之日,不谓无须菩萨阿毗昙事,而来问精究,苦求残气之差品,今未有经,不可以意分别,是故不得委由相答也。[22]  罗什所指的《大...作佛者,即是大方便也。[45]  依照《法华经》,诸佛出现于的一大因缘,即是要令众生“开、示、悟、入”佛之知见[46],诸佛既有大愿,又复有无量自在大方便力,则罗汉蒙佛开示,又岂有不能成佛之理呢?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哲学思想

    不同于显宗的重要方面是密宗不仅要认识性空之理而要得到法身,还要认识明,即通过修持使肉身在直接成佛,这就要使用许多密法,使肉身成为金刚之身。其实,这也是一种认识方法。所谓的金刚之身,也是一种通过内心...果。”⑥ 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,萨迦派的基本哲学观点承认众生本有佛性的真性,这与唯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,对此,萨迦派还有更为明白的表述:“一切皆为离戏论之自心之一性相及相中的显现,离心以外无实有,...

    乔根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361758.html
  • 正信偈真髓·正信偈讲赞(2)

    ,即《正信偈》的眼目,同时亦是“行信”的表露。又“如来(释尊)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”二句,指为了宣说阿弥陀如来的“行信”,方有释迦如来的出现。  言“选择本愿”(十八愿)也好,言“至心信乐”...完全是“本愿力不思议”,“佛智不思议”。   净土真宗是领受“信心”→入“正定聚”→至“灭度”(极乐)→“还相”,乃“现·当二益”的宗教。  “等觉”即是“正定聚”,即是在获得之益(现益),“灭度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361813.html
  •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

    ,即使是出于表面上的礼节。如唐代高僧彦宗的《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》记载说:“经以仪凤四年正月五日,朝散郎行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,奉诏译进。时有庙讳国讳皆隐而避之,即尊为圣尊、世界为生界...中虽然将菩萨译为“观世音”,然而,同时代由罗什弟子僧肇等人撰著的《注维摩诘经》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,云︰“有危难,称名自归,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。亦名观世念,亦名观自在也。”[65]依可知,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4162200.html
  • 关於《中观论颂》各品结颂的性质——以第十八品为中心的一个探究

    为例,指陈其由於未参考传统注解家的注疏因而所发生的错误(13)。  对於该颂,Streng将之译为:  若如来不生“於”,及“佛陀的”弟子不有,则独觉者的智慧不须赖外缘而生。  并注解云:  空的...Lindtner对此一结颂的独特见解(Lindtner以为一结颂乃改写自《楞伽经》),同时并检讨一不同於历来学者与注解家之间的独特见解在《中观论颂》的理解上所可能涵蕴的意义,以及Lindtner的一...

    觉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662528.html
  • 破除渴爱、我慢、贪欲

    且不快乐的轮回中;而在,他们道德与心灵的标准将会降低与堕落;或至少生活中所拥有的较高目标会「落后」,沈滞不前。  为了种种生活目标而「奋斗」,其实只不过是累积业力的束缚。由于设定难以达到的目标,...结果,是一切邪恶和痛苦 (1) 的三个强而有力的根源之一。  「瞋恨」(dosa)一词涵盖一切的厌恶,从最弱的不喜欢到最强烈的暴怒。偈颂所用的巴利语 kodha,处译为「忿怒」,实际上是遍及一切的...

    向智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4462640.html
  • 张横渠思想中的儒道佛存有论之差异

    其教化的作用义特强, 而不重死后生命义。张载转换鬼神之死后生灵义为天道性命义, 是儒家哲学在辩论中, 与道佛两教极重要明显的差异点, 或正为夫子“不知生焉知死”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之观点上...并即智慧之运用而得获现世人伦事业的最高操纵技巧, 但在庄子之道家学中, 价值学上的最高标的, 不在现世社稷家园的人伦规范, 而为由其气化世界观所提供的变化超之生命情调, 现世儒者的形象, 只是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23262849.html